嘉正网 家长学校(三):不过度关注,是一种智慧!_孩子_父母_才是
过度关心嘉正网
是孩子成长的“隐形绊脚石”
学习上的“过度关注”
破坏孩子的内驱力
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,很多父母可谓是操碎了心。每天,孩子一放学,有些父母就开启“监督模式”,坐在旁边眼睛紧紧盯着孩子做作业,一旦发现孩子写错一个字、算错一道题,就立刻指出,甚至直接上手帮孩子修改。孩子做作业过程中,还会时不时地唠叨:“快点写,别磨蹭”“认真点,别粗心大意”。在孩子的学习规划上,更是大包大揽。从孩子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安排,到周末的兴趣班选择嘉正网 ,再到寒暑假的预习复习计划,都提前安排得妥妥当当。
然而,这种过度监督、辅助和安排的做法,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:孩子学习的内驱力。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,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,只是被动地接受我们灌输的知识。他们会觉得学习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,为了让父母满意。
生活上的“过度关注”
削弱孩子的“自我价值感”
生活中,孩子活泼好动,打翻牛奶、弄脏衣服这类状况十分常见,但很多家长常常却忍不住对孩子唠叨起来,指责他们做事毛糙、不细心。只顾着发泄情绪嘉正网 ,却忽略了孩子此时内心的慌乱与自责,他们并非故意为之,或许只是因为动作不够熟练或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。父母的这种唠叨,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总是做不好事情,内心充满挫败感。
展开剩余42%不仅如此,有的父母还习惯替孩子做选择。小到日常的穿衣、饮食,大到兴趣班的选择、未来的发展方向,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标准来安排,很少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。总觉得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,却没意识到这是在剥夺孩子自主决策的权利。长此以往,孩子会逐渐失去自我,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可,自我价值感被一点点削弱,变得缺乏自信和主见。
玩乐上的“过度关注”
让孩子难以专注
孩子玩玩具时,他们正沉浸在玩具带来的乐趣中,可能是在搭建积木、玩拼图,思维和动作紧密配合。我们却时不时凑过去说“这个应该这样放”“那样不对”,孩子原本集中在玩具上的注意力被我们的话语吸引走,他们要停下来思考我们说的内容,原本专注的玩耍状态被干扰。
我们总是忍不住打断,想要指导孩子做得更好。但这样的打断,只会让孩子分心,无法全身心投入。久而久之,专注力就像被橡皮擦慢慢擦掉一样,越来越弱。
好的父母
是孩子的“成长伙伴”嘉正网
发布于:北京市速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